劉元方,1931年2月生,浙江鎮(zhèn)海人。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家,中國科學院院士。1952 年起在北京大學工作,曾任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(lián)合會放射化學與核技術(shù)委員會主席。
劉元方于 20 世紀 50 年代開展了熱原子化學研究,領導建成了每分鐘 5萬轉(zhuǎn)的雛型六氟化鈾氣體高速離心機。1980 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從核反應直接制得锫-251,解決了從幾十種元素中快速分離出純锫的難題,精確測量了锫-251 的衰變性質(zhì),發(fā)現(xiàn)了兩條新 γ 射線,重制了新綱圖。建立了從核燃料后處理廢液中提取銠和鈀的新萃取流程,成功地從金川貴金屬精礦中分離和提純銠和銥。開展了抗癌單克隆抗體的放射性標記化學的研究,用于癌癥的放射免疫定位診斷,其中銦-111 標記的比活度達國際先進水平。1994 年,用加速器質(zhì)譜法測定了尼古丁和 DNA 組蛋白的加合,揭示了尼古丁是潛在的致癌物。劉元方主要研究方向有:(1)加速器質(zhì)譜法在生物醫(yī)學領域的應用(2)富勒烯和碳納米管的化學功能團化和標記,用于醫(yī)學和毒理學研究。在 Phys. Rev. C, Nucl. Phys. A, Nature Nanotechnology, Radiocarbon, Carbon 等雜志上發(fā)表論文 160 余篇。著有《放射化學》(科學出版社, 1988)、《核化學與放射化學》(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7)等。1986 年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更新時間:2025年3月